一裁 | 2025年中国仲裁十大看点 | 中国仲裁
1.仲裁法修订与实施
现行《仲裁法》自1995年施行以来,迎来重要修订契机。2024年11月4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(修订草案)》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首次审议,随后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2025年最受瞩目的莫过于《仲裁法》修订案的落地。《仲裁法》修订前后若干版本,最终将以何种形式呈现,是实务界和理论界密切关注的问题。
2.人工智能技术革新
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国商事仲裁的影响是全方位、多层次的,既带来效率提升与模式创新,也引发法律适用、伦理规范与制度重构的深层挑战。仲裁程序管理方面,人工智能将助力智能化程度,极大提升程序管理效率。例如:案件分配、仲裁员匹配、审理周期优化、标准化文书、庭审记录、实时翻译等;当事人信息识别核验、证据的电子化处理及归档、案件信息采集校对、文书送达等。
有人说,算法可以计算胜负,但正义仍需人性弘扬。人工智能技术在仲裁领域的可行性、应用场景及风险评估方面更将面临一系列问题。人工智能将在多大程度上辅助仲裁庭完成一份公正公平的裁决?人工智能可发挥的边界在哪里?仲裁庭应当遵守的底线和准则如何?当事人的权利如何在人工智能算法中得到保障?人工智能也许某种程度上将对目前仲裁生态产生影响,但其应用仍遵循辅助性、透明性、可控性的原则,确保人的核心判断权,以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及权益。
3.头部机构格局演变
北上广深港的仲裁机构,目前在案件数量、争议金额、战略布局、制度创新、国际知名度等方面走在前列。2025年,现有格局能否维持或是发生何种变化,是业界十分关注的。近年,几家头部机构已开启了从“本土主导”到“全球网络”的布局。在战略选址、功能定位上均有所差异化部署。差异化竞争的同时,促进合作与资源共享也将是趋势之一。头部之外,地方性机构如何通过专业化、区域化生存?也是业界重点关注问题。
4.新兴纠纷类型
2025年,仲裁案件数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;经济社会、科学技术的发展,促使仲裁案件类型趋向多元化发展,新兴产业和技术革新催生新型纠纷,例如:虚拟资产纠纷、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纠纷、新能源纠纷、数据纠纷等。这些新型案件不仅考验仲裁员的专业储备,也将倒逼仲裁规则与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同频共振。
5.仲裁从业者
2025年,仲裁员队伍数量可能持续增加,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商事仲裁案件需求。同时,仲裁员的结构将进一步优化,不仅地域分布更加广泛,专业背景也将更加多元化,涵盖金融、科技、知识产权等多领域。此外,仲裁员的专业领域将不断拓展,特别是在新兴技术领域,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,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。在资质方面,仲裁机构可能会提高准入门槛,加强培训和考核,确保仲裁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。
随着仲裁数智化的推进,科技型仲裁从业者将应运而生,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,为仲裁案件提供技术支持。同时,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,涉外仲裁从业者的需求也将增加,他们需要熟悉国际仲裁规则,具备跨国法律服务经验。此外,行业专家型仲裁从业者将在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,凭借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,为复杂案件提供更精准的判断。
6.仲裁司法审查
2025年,法院在“支持仲裁”与“守住底线”之间的司法审查将呈现“松紧有度、内外联动” 的新格局,通过规则细化与技术赋能实现精准调控。基于“仲裁友好型”司法政策,进一步推动审查标准统一化、精细化,例如发布类案裁判规则,明晰特定争议焦点审查尺度等。扩大开放与包容度的同时,对涉国家安全、司法主权、技术主权、制裁与反制裁等方面的案件,严守国家安全防线。在加大裁决执行力度、跨境执行协作深度方面,采取更灵活更有力的措施。
7.区域仲裁
区域仲裁中心的的建立和发展,着重于政策驱动与制度创新,区域中心的差异化定位等方面。在区域仲裁合作方面,从资源共享到规则协同,包括国内区域协作机制,如粤港澳大湾区、京津冀地区、长三角一带;国际区域联动,如一带一路国家、跨境远程仲裁。此外,区域仲裁的发展还可能面临内部竞争与协同难题、国际认可度瓶颈等问题。
8.地缘政治影响
地缘政治影响可能会使商事仲裁从纯粹的法律机制,演变为国家间综合实力博弈的延伸战场。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上,更可能涉及国际仲裁体系的权力结构重构。一些涉及重大基础设施、核心科技争议的仲裁结果,将成为大国间制裁与反制裁的谈判筹码。
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,或可从规则设计、争议解决替代性方案和机制创新、法律抗辩技术、合同条款防火墙、执行资产分散布局、数字信息技术建设等方面考虑应对措施。
9.网络安全与数据隐私
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,仲裁领域的数据安全将面临挑战。对于可能涉及能源、国防、关键基础设施等行业的争议,证据材料可能包含国家秘密或敏感技术信息。 对企业而言,知识产权纠纷中的技术图纸、客户名单、供应链数据等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。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技术对仲裁的深度影响,仲裁各个环节均可能面临数据隐私泄漏的风险。
数据安全已成为商事仲裁的新型基础设施,如何采取措施从“被动防御”转向“主动治理”,将安全能力转化为国际仲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。
10.国际合作
未来,中国仲裁机构将持续深度参与全球治理,通过参与、主办高质量高水平的国际会议、交流访问活动、参与规则制定等各种途径,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。最终,仲裁文化的反向输出,或许才是中国仲裁全球化的最深层次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