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两会观察丨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——从地方两会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
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 题: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——从地方两会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
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,也是发展问题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,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。
近期,地方两会密集召开,各地围绕释放需求、改善供给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举措、新任务,着力巩固市场止跌回稳的势头,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作用下,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交易持续回暖,房地产市场呈现积极变化。
围绕更好释放需求,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多项部署,着力落实“四个取消、四个降低、两个增加”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。
为做好“两个增加”,贵州明确,将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,启动城中村改造3万户、城市危旧房改造8600套,同时提出探索“房票”模式。
多位代表委员认为,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,尤其是实施货币化安置,扩大了回迁群众的选择空间和交易率,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集中释放大量需求,起到有效去化存量的作用。
为了让人民群众放心购房,提振消费的底气与信心,多地提出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,推动“白名单”项目扩围增效,用存量住房建设交付拉动新的需求。
围绕改善供给,多地针对商品房建设提出明确要求。吉林将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,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;辽宁将严控增量、优化存量、提高质量。
福建省人大代表、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住房保障和房地产交易中心主任李雅珍建议,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,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,更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当前,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新旧模式转型的关键期。多地代表委员提及通过建立要素联动新机制、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、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等方式,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。
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稳妥推进现房销售试点;重庆提出构建“人房地钱”要素联动机制。
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和幸福感是房地产发展的鲜明导向。在不少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“好房子”成为高频词汇。
有了“好房子”,还要建设“好小区”“好社区”“好城区”。北京将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;辽宁将改造老旧小区500个、老旧管网4600公里;山东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,推进片区更新120个……
河北省人大代表、河北石家庄市新华区宁安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郝静认为,结合城市更新把更多的老房子改造成“好房子”,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,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出席地方两会的代表委员表示,让人民宜居安居是做好房地产工作的重要发力点。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,建设更多适应人民群众期待的“好房子”,将有效助力我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,实现平稳健康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