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 园 沉 思
孔 令 奎
座落在黄河故堤上的焦裕禄烈士陵园,兰考人民亲切地叫它“焦园”,这样称呼简捷、亲切,就象兰考人民与焦裕禄同志的深厚感情一样,敦厚淳朴,亲密无间。
焦园里,参天的泡桐绿荫蔽日,蓊郁的松柏密密环绕。我们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满怀崇敬,伫立思索,心潮澎湃;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里浏览遗迹,接受洗礼,感慨万千;在焦裕禄烈士墓前敬献花篮,深切缅怀,深情呼唤。
焦裕禄精神感人至深,催人泪下。当年,面对遭受内涝、风沙、盐碱三害最严重的兰考,焦裕禄是一团不熄的火,是一根擎天柱,是他那“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豪”、“敢叫日月换新天”的大无畏英雄气概,激励和鼓舞着兰考人民从困难和绝望中看到希望,闯出一条生路;为了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,使抗灾斗争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,他追洪水、查风口、探流沙,在风里、雨里、沙窝里、激流里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,在兰考工作的470多天时间里,全县149个生产大队,他跑遍了120多个;“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,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”,北风呼啸、大雪封门的时候,他出现在牛棚里、草屋里,了解灾情,嘘寒问暖,自称是“人民的儿子”,这是一个震撼历史的声音,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全部忠诚;他与群众心相连、情相依,同呼吸、共命运,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,唯独没有他自己”的公仆情怀,“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,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!”的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,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共产党人的丰碑。焦裕禄积劳成疾,1964年被病魔夺去生命,离开了他深情挚爱的兰考人民,时年仅42岁,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兰考人民和党的事业。
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,关键看生命的意义和价值。鲁迅先生说过:“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里,那就真真死掉了。”可在兰考人民心中,焦裕禄“虽死而不朽,逾远而弥存”,“为人民而死,虽死犹荣”,“他没有死,他还活着。”他永远活在兰考人民、河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心中。当年,穆青一行到兰考采访,被焦裕禄事迹深深地感染,常常是边采访边流泪,泪水打湿了他们的笔记本;著名播音员齐越在录制穆青一行合写的通讯时,失声痛哭,不能自制,使录音多次中断。
风雨变迁,沧海桑田。45年来,没有磨灭人民对焦裕禄的思念。人们思念他,赞颂他,呼唤他的名字,把他的形象深深刻在自己心里。他的精神、他的品格、他的作风、他的形象历久弥新,已经根植于中原大地并结出累累硕果。随着历史的变迁、时光的流逝,一种呼唤焦裕禄的激越之情,像江海的波涛,在人民群众心中,更加激荡不已。人民为什么呼唤焦裕禄?一句话:焦裕禄作为党的干部把一颗赤诚的心捧给了人民,人民则以十倍百倍的亲情回报。
焦裕禄精神已经穿越时空,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。1987年,马里共和国国民议长西迪基·迪亚拉专程到兰考参观荒沙变绿洲的经验时,深有感慨:“马里和兰考的风沙相似,在我们那里风沙向前进,人民向后退,而你们却是人民向前进,风沙向后退,兰考人民了不起啊!”德国一位农业专家赫尔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后在留言薄上写道:“这里本是荒芜的土地,通过他的主观能动性,改造成了良田。这里的人民应该永远记住他,我也应该向他学习。”
当前,学习焦裕禄的活动又一次在中原大地盎然兴起,这是时代的呼唤,历史的必然,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。
焦裕禄精神是一面镜子,可以照出我们思想观念上的污垢;是一把尺子,可以量出我们党性修养方面的差距;是一副良药,可以警醒我们净化灵魂。作为党员干部,我们应当扪心自问、深刻反思,对照焦裕禄精神,自己差在何处?如果你背离宗旨、脱离群众、高高在上、养尊处优,应当感到羞愧和不安;如果你畏首畏尾、拈轻怕重、不思进取、裹足不前,应当感到痛苦和自责;如果你追逐“奢靡、浮躁、贪占、跑要”歪风,应当感到耻辱和悔恨。如若不然,必将误入歧途,走向深渊,成为时代大潮奔泻中的泥沙。
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:“人的一生可能燃烧,也可能腐朽,我不能腐朽,我愿意燃烧起来。”党的干部肯定选择燃烧自己。这种燃烧就是无私奉献,就是一心为民。在这极易产生困惑、浮躁、缺少敬畏、迷失方向的年代,焦裕禄精神不正是我们解决信仰虚无、信仰偏差所需要的无价的宝贵财富吗?焦裕禄牢记宗旨、心系民众,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公仆情怀,就是我们需要确立的信仰;焦裕禄实事求是、脚踏实地,不怕困难、不惧风险的英雄气概,就是我们需要弘扬的精神;焦裕禄勤俭节约、艰苦创业,廉洁奉公、勤政为民的优良作风,就是我们需要塑造的形象。
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,一定要从世界观上学,经历思想上痛苦的磨练,才能树立正确的事业观、政绩观、工作观,真正做到讲党性修养,树良好作风,促科学发展。作为政法机关,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事业至上、人民利益至上、宪法法律至上。为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,我们要有一种“夸父追日”、“精卫填海”、“愚公移山”的执著和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忠诚,把握大局,贴近大局,融入大局,服务大局,围绕保增长、保民生、保稳定的战略举措,不折不扣地履行好宪法赋予的职权,使大局因我们的点滴奉献而更精彩;为了人民幸福安康,我们要有一种“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胸怀和“瘦吾身而肥天下”的境界,心系民众,文明司法,把人民满意作为永恒追求,便民利民,体悟民众情感,以悲悯情怀让法律的严肃和温情都诠释出来,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温暖,使社会因我们的点滴奉献而更和谐;为了宪法法律的尊严得到维护,我们要有一种“清似莲花不染尘”的高洁和“甘化我身守正义”的正气,远离浮躁,拒绝庸俗,不为名惑、甘于平淡,不为利诱、甘于清贫,不为情累、甘于寂寞,不惧误解和诋毁,不畏邪恶强权,刚直不阿,执法如山,惩恶扬善,除暴安良,使社会因我们的点滴奉献而更稳定。唯有如此,我们头顶的国徽才会更加璀璨明亮,才会更加光彩夺目。
焦裕禄精神常青,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期更加弘扬光大!
(原载《人民法院报》)